欢迎访问寿县人大常委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乡镇人大

陶店乡:关于加大对民族乡脱贫攻坚支持力度的建议

阅读次数:551 编辑: 寿县人大 发布时间:2018-03-19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陶店回族乡是全省九个民族乡之一, 全乡共有4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其中少数民族4216人)。多年来,按照“缩小差距,优先发展”的工作思路,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由于民族乡村经济基础薄弱,交通、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指标落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乡有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41户,3167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2%。虽然在2014至2017年共脱贫657户2046人,但目前尚有484户1121人待脱贫。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有549户1556人,占贫困人口的49%;因学致贫的有172户67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1%;因缺劳力致贫的有265户411人,占贫困人口的13%;因灾缺资金、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致贫的有155户52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7%。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乡位于沿湖偏僻地区,交通状况差,易涝易旱,排、灌两难,容易受天灾返贫。二是我乡的贫困户绝大部分是因病因残致贫户,个人产业项目实施有一定困难。三是产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发展滞后,招商优势缺乏,缺乏支撑产业,产业带动实施难。四是环境艰苦,人才缺失,学校师资缺乏,卫生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医疗扶贫基础薄弱。

     为保障民族乡如期出列、人口有序脱贫,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建议:

    一要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和完善民族优惠政策。坚持“体现照顾,优先安排”原则,对民族乡村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给予倾斜,加大对民族乡、村在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民族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事业。建立少数民族扶持资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递增的投入机制,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提升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村通”延伸工程,确保民族自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增强农业生产后劲。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加大对民族乡交通、电力、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帮助民族乡、村改变生产生活环境。

    三要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民族经济。结合民族村实际,整合资源,发展少数民族优势产业。重点帮助民族乡、村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引导和支持建设养殖示范区、蔬菜特色种植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等一批体现民族特色的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旅游,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体现民族特色。编制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规划,在人才招考、政府奖励、职称评审、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体现照顾。注重少数民族后备人才的摸底和培养,在招录公务员时,根据职位需要,专门用于录用少数民族报考者。积极引导,鼓励安排一定职数的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回乡工作。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机制,提高民族乡、村农民素质。

    五要关注民生事业,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关注民族乡、村的社会进步,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对民族乡村中小学教师的选聘、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民族乡卫生院和民族村卫生室建设,强化乡村卫生组织服务功能。(郑思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