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寿县人大常委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乡镇人大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阅读次数:580 编辑: 寿县人大 发布时间:2018-07-23
[字体: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经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产生了约2000万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离开父母,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生活,身心、学习、成长等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本人从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学校从教,期间也走访了一些家庭,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调查意见建议。

一 基本概况
  
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近年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很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工业经济薄弱,很多人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不得不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然后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或亲戚来照顾。板桥镇清真小学总共有学生约40人,其中留守儿童几乎占了一半,这里还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在家不能有效照看,家长便将其送入民办教育学校,作为寄宿生,这也是目前农村公办学校生源大幅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等。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另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而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缺乏上进心。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经调查大多数孩子表示宁愿自己经济上过的拮据些,不花零钱、不买零食,都不希望父母出去打工,所以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问题柔弱无助、自卑忧郁、寂寞逆反、不愿与其他同学沟通玩耍、对父母有怨恨思想等。

3、家庭教育缺失。很大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原本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使之接受较好的学校教育,但是由于他们只想到城里赚钱而置子女的要求和情感于不顾,平时和孩子的联系也很少,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监护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就个人卫生,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经常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尽管留守儿童大多是交给爷爷奶奶照料或寄住在亲戚家中,但爷爷奶奶一般都不可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即便是管教也存在一个交流沟通上的代沟问题。因此往往疏于管理,从而使孩子失去有效的监管。   

三 意见与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因此各级政府、各个家庭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意见建议: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为辅的工作责任制,政府通过制订相应的措施,合理调整农村学校教育布局,建立部分寄宿制学校,教师资源优化布局,同时强化农村父母在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以政府为牵头、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进一步推进寄宿制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3
、学校要增加教育理念。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教师要倾注更多心血,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4
、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满足子女亲情需求,要通过大力宣传使父母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就是对孩子负责的错误片面观念,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即使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也应留下一位专门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以保持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政府、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县人大代表  李国明、朱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